2017年9月16日, 有幸邀请了杨虎老师给我们分享“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”, 杨虎老师从四方面对北大历史现在以及未来,进行一番简短的介绍。如下:
(一)北京的地形与燕园的建成
(二)"一塔湖图"背后的故事
(三)北大人文精神的核心:外未名而内博雅
(四)燕园的灯光,北大的希望
(一)北京的地形与燕园的建成
第一,老北大的悠久历史及其得天独厚建都之地的优势之处,朱熹曾评价京城地理位置“天地间好个大风水!......古今建都之地,皆莫过于冀都”。其中海淀风光之美尤为甚,大有“神皋之佳丽,郊居之胜选”,文征明有言:“十里青山行画里,双飞白鸟似江南”。其风光旖旎可见一斑。
其次,京城仍是营建古典园林的首选之地,林立的离宫别院,私家园林,皇家贵戚,达官显贵,文人学士所建造。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清代举世罕见的“三山五园”皇家园林景区。北大校内古典园林均为明清的皇家和皇亲园林,有别于一般的私家园林。
现在的北大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,以哈佛、剑桥为学习模板。北大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中获得第一最多的中国高校。
(二)"一塔湖图"背后的故事
“一塔湖图”之塔。博雅塔,位于未名湖东南小丘,仿通州燃灯古塔而建,本是水塔。塔级13层,高37米。由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,故被命名为“博雅塔”。体现对来此受教育的学子殷切的希望,也体现博学雅致,文质彬彬,德才兼备的通人教育理念。
“一塔湖图”之湖。未名海:未名湖是个海洋。《老子》有言:“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道隐无名。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一如未名湖,体现谦逊和低调的未名气象,也体现虚怀若谷,大海一般的胸怀。
“一塔湖图”之图。北大图书馆,有诗描述图书馆内的精神气象:“静,轰轰烈烈的静!”
(三)北大人文精神的核心:外未名而内博雅
“外未名”。未名湖的气量:崇尚自由见解,海纳百川之雅量;理想实干并重,严谨求实之学风。
“内博雅”。博雅塔的气度:服务国家社稷,经世济民之抱负;坚持科学真理,永葆士人之气节;敢为天下之先,锐意创新之干劲。
北大精神和气象的力量。袁行霈:“我觉得北大有一股力量,有一种气象,有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,唯大海才能比拟。三十多年了,这感觉仍然时常被唤起,并洗涤着我身上某些狭隘的、怯懦的感情,使我宽容些,更宽容些;勇敢些,更勇敢些。”
(四)燕园的灯光,北大的希望
新的使命——创世界一流。目标:在2018年建校120周年前后,总体上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。到2048年建校150周年前后,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,全面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,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。
有人说,燕园的灯光,是北大校园里最美丽、最绚烂的风景之一,甚至是北大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。这种灯,这种精神让人“情不自禁,欲罢不能”成为更优秀的自己。而凭着这种拼命的精神,燕园的一盏盏灯光,必能与天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,凝聚成一团熊熊燃烧、永不熄灭的“真火”,激励并指引着一代代的“北大人”。
总结:
1. 北大人共同的心结:被沦为平庸的忧虑。
2. 北大人的人文精神:外“未明”,内“博雅”。
3. 北大最美的不是“一塔湖图”风光,而是燕园夜晚和凌晨的灯光。
4. 做学问最高境界:情不自禁,欲罢不能。
讲座结束,很多学员向老师请教更多相关知识,并撰写了听后感,本期十佳听后感如下表所示。
学号 | 姓名 | 题目 |
1700022807 | 李宜 | 静,轰轰烈烈的静! |
1701210397 | 李昌晋 | 《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》素质教育课听后感 |
1701210555 | 李兰君 | 燕园结,北大情——听《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》有感 |
1701210584 | 吕简曼 | 因“忧虑”而更努力——“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”听后感 |
1701210662 | 魏晓聪 | 外未名而内博雅——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讲座听后感 |
1701210699 | 薛紫臣 | 《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》讲座听后感 |
1701210746 | 张煜 | 讲座《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》听后感 |
1701210750 | 章雨幸 | 一方热土养育一方赤子 |
1701210974 | 洪婕 |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听后感 |
1701210978 | 凌志蕙 |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听后感 |